即使是已经发达的东亚经济体在他们快速增长的时期内似乎也没有经历如此低的消费率。
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和2010年实施的 《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在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交易成本较高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广大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员工人数在2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有调查数据显示,60%的债务人是有意拖欠货款,信用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仅次于投资风险的第二大经营风险。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数据显示,除2002年和2009年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在2001~2010年间每年都较上年同期增加。最后,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目前,中小企业赢利主要靠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为了完成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一方面通过防护林工程、生物固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方式进行生态建设,另一方面对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保护等生态系统进行维护,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再次,出口行业和产品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本文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来源:《电气中国》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成本时代 。与其说是渐进式改革,毋宁说是渐变式改革。
近年来,行政垄断突出,部门立法盛行,均与改革主导者的部门化分不开。如果细加推究的话,相关论述里有些话语很不靠谱。这样的机构改革建议之所以提出,就是为了形成这样一种开放试错的进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改革乃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从近期陆续揭露出来的事例来看,楼市投机投资者要突破政府的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行政性干预政策所能采取的办法多得很。看看公布的数据可知,国内各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已成一种趋势,如果政府仍然不表态,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因此可以说,不管国五条有没有新内容及新政策,它至少向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出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新一届政府不会容忍房地产的价格继续上涨,更不会容忍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在当前出台国五条的意义,正在于稳定住房市场预期,尽力遏制住全国大中住房市场的价格升势。国五条主要目的是管理预期,核心内容是鼓励住房消费需求遏制住房投机投资,仅是就这一原则而言,也能为新一届政府具体转化新的住房政策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也就是说,看上去国五条对实体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即时影响,但是股市的表现表明,国五条对实体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会比预期要大得多。
比如,2010年的国十条特别强调了这个原则,但当时政府选择性地出台了实施细则,而没有断然采取国际上遏制高房价通行的信贷及税收杠杆政策,而这个信贷及税收杠杆政策无疑是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的一个可能选项,也是在鼓励住房消费需求遏制住房投机投资原则下有无限可发挥的政策空间,至于新一届政府如何出手,就得看如何来定义住房市场,如何选择房地产政策工具来保证新定义下的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了。无论如何,房地产市场回归民生原点已是必然,这应该毫无疑义。同时,由于1月房价上涨城市达70%以上,这也意味着一线房价上涨趋势已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所以,市场人士担忧,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控依然还是以行政性干预唱主角,那当然就会如前十年那样,房价在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中越调越高。
看最新公布的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10个,持平的7个,上涨的53个。如果这样,那现在看似没有多少新内容的国五条就会对未来住房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不说,过去十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把房地产调控当作短期的经济调控手段,而不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这也是国内房地产投机投资性质非但不见扭转而且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下周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会给出新的答案。更应该看到,国务院之所以在两会召开前而不是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部署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在是因为当前各地房地产价格上涨之势严峻,远比人们想像要大得多。假如政策思路改变,那么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也会很大不同。而在国五条的框架下,相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会有不少新内容,所以,市场切不可用老思路来看新政策。这被市场概括为国五条。并向市场宣示,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方式将由以往供求关系管理转向为预期管理。
但是,市场人士是否看到以下几点,整个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没有太多改变,反映了一种政策的延续性,而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是否会继续这种政策思路则相当不确定了。而只要住房市场是以投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并具有令人眼红的赚钱功能,这些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行政性干预政策就对遏制高房价就起不了大作用,对楼市投机者来说,这只是增加一点进入成本而已。
尽管前十年每次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都已打出这个旗号,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出台具体细则落实过。如此看来,不妨将国五条视作给当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个原则性框架,至于这个框架中会放入什么内容,还要看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在国五条出台之后第二天,沪深股市立马有了强烈反应,大盘深幅调整,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股票大幅下行。部分市场分析人士对此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国五条基本上是早几年提出的老调,政策上并没有多少新内容,更没有具体新政策的规定,因此,对当前的高房价根本上恐怕没有多少杀伤力。
国五条推出的核心,就是稳定或逆转当前国内房价上涨预期。上周三,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把房地产调控作为中心议题,明确了房地产调控的五项具体措施,并特别提出各大城市要制定房价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并强调加快形成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出台国五条的意义,正在于稳定住房市场预期。(来源:财经网) 进入专题: 国五条 房地产 。
笔者以为,这就是为何在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推出房地产宏观调控国五条重要原因所在。而我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腾飞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更是依赖成瘾,是调控政策一直得不到有效执行的背后深层原因。
随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深入,随着新经济增长点的逐渐形成,各级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势必会逐渐减少,最终会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让赚钱功能彻底退出住房市场。不妨将国五条视作给当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个原则性框架,至于其中还会放入什么内容,要看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一线城市房价呈现大幅增长之势,环比上涨都突破1%,深圳最高达2.2%。比如,办理多个户口、缴交社会保险基金、出具假证明、结婚登记上各种动作等
部门利益不代表国民利益,只代表一些个人或群体的利益。三十多年前,我们有必要摸着石头过河。渐进意味着逐渐和只进不退。但是,我国的改革却呈现最初进得多,而后部分领域继续前进,部分领域原地踏步,还有部分领域甚至退步的状况。
(来源:东方早报) 进入 冯兴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编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82年成立,1998年改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2003年并入当时刚成立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次,中国的改革过程是否称得上渐进,也成问题。
根据德国弗莱堡学派的观点,经济和社会秩序中存在许多子秩序,这些子秩序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只要犯了错,就纠正之,尝试更为适宜的解决方案。
而渐变的局部试错式改革的不足是:无论是否属于真正的改革,具体的试验或试点措施可能被既得利益者用来操纵或阻碍改革进程。据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2008年3月所做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此前五年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12万件。
评论留言